相關信息
- 無相關信息
最新信息
扒總譜全攻略(轉)
作者: 未知 發布時間:2012-10-29 點擊:
請用微信掃描本二維碼
很多朋友曾問過我一個問題就是怎么樣更好的扒帶.
第一個,扒帶有分很多種。但我想扒出總譜來對每一個人喜歡音樂的人來說都不會拒絕的。所以我就以扒總譜為目標開始講我的心得。
Bass篇
第一,不管你是吉它手還是Bass又或是鍵盤。但我有個忠告“一定要會扒Bass.為什么呢?
在樂隊的四大件中。曾在在有這一種說法。
鼓是支架。它撐起整個音樂的根基。
吉它是血液。流動著整個音樂。
Bass是肉充實著整個音樂的內容。
鍵盤是皮,少一兩塊都無所謂(所以就會有“三大件”)
從這番話可以看得出Bass的重要性,好言歸正傳。扒Bass對扒總譜的重要性就是因為它在音樂中演奏“和弦根音”為襯底。這也就是說,我們整個音樂是以和弦為出發點對吧?無論人聲的主旋律也好。鍵盤旋律也好。還是吉它Solo的編配都是以和弦為準的。所以我就該知道扒出Bass的重要性了吧?
好,那么必然會有朋友問我“既然你說的是以和弦為準那么我們扒和弦還不是一樣嗎??為什么要扒Bass嗎?”
那么我來問你“你要扒和弦你是該扒鍵盤的和弦還是吉它的和弦呢?”鍵盤通常都是以裝飾作用。無論音量還是旋律在大多數歌曲里面都會不如吉它,你要聽它的和弦那會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且鍵盤的左手一般是彈和弦但一般都出不來。只為了加強聲場感與音樂的厚度。出來的一般都是以高音區為主的右手加花旋律。
至于吉它,如果是掃弦的話或許樂感稍好的朋友能一下子扒出來。因為用來掃弦大多數都是大三和弦。但如果是換成分解了?如果是7和弦或9和弦了?而且吉它的分解很多時候都會有加花音。這樣子已經不是樂感好就可以分辨出的了。例如我在彈Am和弦但我經常加進第二弦空弦的7音作加花你能說我的是A9和弦嗎?當然不能。
但是Bass就不同。%90以上的歌曲Bass都會是在彈根音的。例如這個小節我配的是C和弦那我Bass在重拍時就只能彈C音的。是Am就是只彈A音的。不可能彈其它的音。(除非是特殊情況)
但是也不是所以的情況都是彈根音的。有些時候會在為連接下一個和弦更好聽或讓整個和弦走向更好聽而用到其它的3度音或5度音。在此我以我自己的經驗為大家挑出幾個比較常見的和弦走向不用根音的例子供大家研究。
以四小節為例:
和弦走:1-3-6-5或1-3-4-5(如1=C的歌就是C-Em-Am/F-G)
這種和弦走向Bass經常會走1-7-6-5。1是1級和弦中的根音,7是3級和弦中的5度音,6則是4級和弦中的3度音,5就是5級和弦的根音。
這樣走的原因是什么呢?一目了然。1-7-6-5完全是一個純下行的音階好聽又穩定。又順。
所以一但遇到你扒了Bass根音后用吉它或其它樂器對不上和弦時,你可就要作多幾個分析了。但也不要亂,是有方法可依的。以C調為例:”我扒的這個小節Bass明明是A音,但為什么就不是A和弦或Am和弦了?”這個時候你就想一下,在C調和弦-C,D,E,F,G,A這6個和弦哪個是有A音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只有F與A和弦才有。(但也不是絕對。比如C6和弦與G9和弦也有A音。但那都是非常少見的)所以你的范圍就好控制了。是不是馬上變得簡單很多了?
好,接下來就是在扒出了Bass的音后如何更快的推出其它樂器的音了?
Guitar篇
第一當你知道了Bass的根音后當然你就是已經知道了和弦了。那么比如我們扒吉它。如果歌曲中的吉它和弦為掃弦而沒有分解吉它的話我敢跟你包保它的吉它和弦就是最簡單的大三和弦了。(但不是絕對。9和弦在G調上的使用是很適合掃弦的。而7和弦掃弦則在搖擺與Blues中很常用來掃弦。注意。)那么如果是分解了?那你也好辦。我都知道你是什么和弦了?你彈的分解是什么我還不知道?“無非就是7和弦9和弦唄。ㄔ诜纸夂拖抑谐3和弦最常用過來就是9和弦再然后是7和弦,其它的11,13很少用到)”剩下的就是你聽吧!直到你用吉它對出了它的分解音。反正就6根弦節奏型不是53231323,就是54321又或是。。。。“總之隨你玩弄總有一個像的就是了。
在此補充一下。并非所有的分解和弦都一定是彈“源和弦“的。源和弦什么意思呢?就是指你這個Bass是A但我彈的可能就不是你的源和弦-A和弦。這種情況就極有可能是一種屬于高級和弦編配的“和弦不變根音下行/上行”。有例子比如分解方面大家都很熟悉的“Beyond—<<和平與愛>>和<<太空>>”。而掃弦方面的有“水木年華-<<今天我們要走了>>和我編的<<愛你還要我怎么說>>(2367003.163888.net)”。
大家有空可以扒扒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在此我再次以我自己的經驗為大家選出幾個較常以這種編配方法出現的調。
先解釋一番。顧名思義。由于在和弦不變的情況要變換根音。那么我們基本可以把比較多大橫按與小橫按的和弦的調排除。因為理所當然,你不可能在按同一個大橫按的情況下還能跨過N個品去變化根音。所以我們排除了D,E,F,A,B.
這些調那么就只有C與G調了。這兩個調的和弦中只有F與Bm是大橫按的所以我們也就知道了“和弦不變根音下行或上行”就有九成以上是這兩個調。而我上面所介紹的三首歌都是G調。
好,以上都是吉它部分。應該都比較詳細與深入了吧!
接下來就是鍵盤部分。
Keybroad篇
這一部分就更容易了?梢赃@么說。鍵盤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用來裝飾的。所以它彈的東西說簡單點都可以說是無足輕重。但我還是先從最難的部分講起。就是鋼琴。
在很多慢歌如流行風格的歌中,鋼琴的比重都是很大的。而且要命的是在很多流行歌里面或柔情搖滾歌里面在鼓沒有進入之前鋼琴幾乎占了所有聲樂的8成以上。(鼓沒有進,就Bass基本不可能進。而吉它進了也沒有什么太大用處。因為這種時候樂手一般都會讓鋼琴伴奏以突出鋼琴與歌曲情感的配合。)如果是不會鋼琴的朋友怎么辦?要知道鋼琴是樂器之王音域寬廣。而且和弦會比吉它復雜得多。(比如你的C和弦在吉它上的標準按法就只有135。,但鋼琴卻有可能是135或351或513。)所以,在這個時候你得對鋼琴有一些了解要不恐怕神仙也沒辦法教會你扒鋼琴。我的意思是你不一定要學會彈鋼琴,但你最好能知道它的一般演奏形式都是怎么樣的。
鋼琴的一般伴奏彈法“左手在低區演奏和弦或和弦根音。右手則在中高音區負責演奏和弦或加花”。從中我們依然能夠看得出根音是如此重要。假如右手演奏的是和弦(例如Beyond-<<海闊天空>>)那么我可以告訴你左手肯定是在彈根音,但有一點不同的是在鋼琴上大多數都為8度根音也就是小指與大拇指同時按的音。那么你就以聽Bass的感覺來捕捉鋼琴低音。相信不中亦不遠也。因為在鋼琴的演奏中是很少出現音符的空隙的,也就是說它總有一個手在每一拍都要彈響音符。(這等于他自己為自己打拍子)那么在<<海闊天空>>這種例子中,就是右手是每一拍彈一個和弦。而左手為了不呆板它通常會在第一拍與第四拍彈一次低音(四三拍的歌曲則會在第三拍的后半拍)這種道理等同于Bass.所以應該也不難了吧!也有一種是左手彈分解節奏的(與我們的吉它上的非常接近)而右手則以前者演奏低音的方式演奏和弦。這種方式道理也一樣。都是捕捉那些”不規則出現的音”這會容易理清楚點。至于左手彈的分解節奏你是不用擔心的因那會很明顯。(例如劉若英的<<后來>>和孫楠的<<拯救>>)還有一種是左右手通過節拍上的靈活處理和和聲運用來實現一種合奏的感覺的伴奏方法。(例如我的原創作品<<曾在一起>>以及大家都很喜歡的經典搖滾情歌Bonjivl<<Always>>)這種方法我只能跟你說如果你不會彈鋼琴那會很難扒得出來的。最好能找鍵盤手幫你扒。
進入高潮后的鋼琴會有則會有點不同。左手通常會在中音區的地方負責起正歌時右手的和弦部分。而右手則會變成以和弦與加花的形式演奏。這種做法的原因是當到達副歌所以樂器合奏時鋼琴再施正歌時的彈法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了既不好聽也不突出。所以到高潮你們要扒鋼琴就得配合其它樂器使用了。右手的加花音當然容易聽出來。但左手的和弦就比較難聽出來了。但其實不是的。以我的經驗到副歌鋼琴的和弦通常都會變得比較簡單。所以你們盡管扒,扒不出你就按自己理解一定能弄個很像。
然后接下來就是同樣是鍵盤但是又是弦樂的情況了。
扒弦樂有一個難度就是通常在音樂制作中弦樂都是為了做出一個宏大的聲場感而做。所以它的音量只要適中就行了。通常都不是太突出。那么在我們扒帶的時候,左手的和弦基本上可以說是很難聽得出的。但是也不一定沒有可能。通常鍵盤的左右手會分左右聲道。分辨力強的朋友就會相對較容易點。
在扒正歌的時候,原則上因為人聲不能太空所以在正歌時即使只一個樂器在伴奏也有可能會加入弦樂,但在這種情況下通常要加的都會只是低音區或中音區的一個音符。多數都是根音。這個例子可以聽聽Beyond的<<真的愛你>>。很少情況下會使用整個和弦。除了以弦樂為主的音樂風格。那么到副歌的時候了。左手通常都會與右手在重拍的地方一起合奏。這種奏法有些是左右手各按一個不同8度的和弦。有些則是左手按一個8度音。而右手則整個和弦按響。這兩種情況都很常用。至于你能分辨出哪種就真是需要一點聽力了。聽力高明者當聽到弦樂合奏時聲音偏向明亮當然就知道是后一種方法。如果聽到中低音都很足很厚實那當然就是前者。但是不管如何。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右手無一例外會在人聲消失的地方作加花演奏,通常都是在第3,4拍作加花。所以說當你通過Bass或吉它知道了該小節的和弦后對于弦樂的左手編配沒有必要一定要準只要是和弦對得上就得了。反正一理通百理明。弦樂是不太可能走得太偏低音區的,那會導致音樂變得很混濁;径际窃诘鸵魠^跨中音區的地方按弦樂和弦。而右手則是加花多數都不會很難的。由于弦樂本身具有延時,所以它不會彈太快;静怀16分音符。這對于有扒帶經驗的朋友來說當然就不難了。
另外一點要提到的是現場演奏的弦樂扒帶會有所不同。首先講下現場演奏時的扒帶將會是更輕松的。因為在現場演奏的鍵盤通常都要用2到3臺鍵盤用于演奏不同的音色,例如慢歌在副歌時好多時候左手會在另一部鍵盤演奏弦樂和弦或加花又或過來在另一個鍵盤上彈鋼琴而另一個手則演奏和弦加花。這方面就沒有什么規律,F場的東西不單鍵盤部分所有音樂都會不比錄音棚里出來的嚴謹。但是無論怎么樣說我認為是更容易了。
鼓篇與體會.
Drum篇
扒鼓的朋友的朋友就可要注意了。首先你就真的最好是要懂一點鼓。不單單是要懂得編最好還是會打一下。因為鼓的構造注定了其固有復雜的形式。如果一點都不懂的話那確實是挺難實現的。
首先扒鼓無一例外最先要扒的就是基本節拍。這一部分指的就是在整首歌里最常出現的軍鼓與低音鼓以及節拍釵的節拍。幾乎9成以上的歌曲伴鼓都是以這樣的形式出現(當然Jazz樂肯定是一個例外中的例外。)“低音鼓總是出在第一拍與第三拍。而軍鼓則出現在第二拍與第四拍鼓。這就是鼓的基本架構。其余的就是花鼓。再說回釵的部分來,我們必要的懂得在慢歌中基本節拍釵多數都以8分音符出現。次之是16音符。但這之中又并不是只一味的打封閉釵。在弱拍地方經常會有鼓手喜歡突然打一到兩下的開放釵的。所以我們都要注意了;径际窃跊]有人聲部分時?傊瞬怀璧臅r候我們什么都要留意一下。然后在快歌的時候則多數都是以4分1的節拍出現。而且大多都是以開放釵為主。但現在的新金則有很多都是以16分音符的封閉釵居多的這我們都得清楚。至于基本的鼓的節拍我們就不用多說了。Bass在很多時候都跟著低音鼓走的。
總的來講,基本節拍我們都應該問題的。還是花鼓的問題。以五鼓為例子。因為大多數花鼓都是比較快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對鼓的音色特點有一定的了解。軍鼓是最響的不用多說了。然后就是右邊的地鼓它的聲音是很悶的;緵]有什么回響。但聲音卻是很突出的。就像突然間碰到什么東西一樣。而軍鼓上面的兩個通鼓左邊的音高比右邊的低一點。但有些鼓手的調校不一樣這就很難說。這么說來似乎扒鼓也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對不對?
其實不然,有一個訣竅可能是很多朋友都沒留意到的。就是在錄音室里出來的鼓都有分左右聲道。(低音鼓和軍鼓肯定是立體聲的)。為了更好聽。分得最多的首先是就是我們在重拍用的強力釵;旧隙际谴蜃筮吘妥筮呿懘蛴疫吘陀疫呿。這就不難分辨了吧!在左邊出來的該是1通。在右邊出來的就該是2通。但要小心一點有些時候又會是立體聲。有些時候又會是立體聲分割。都不一定的。
但以上說的都不是最好的扒花鼓的方法。最好的方法還是你對鼓要有一點了解。你必須得對常用到的幾種花鼓與輪鼓形式有所了解才能不會陷入被動的情況。首先慢歌的花鼓肯定是會比一般快歌復雜的。但也比較容易聽得清楚。落地鼓是由于在我們右手邊的位置所以很少參與連番花鼓的打擊。它多數都與低音鼓或2通配合使用作一些強調或是段落轉換的地方使用。而運用得最多的花鼓還是軍鼓與1通2通的使用。這三個鼓你說有一定的形式也行說沒有也行。因為基本上鼓手都能把這三個鼓的組合花鼓運用得很好。但有一點是可以遵遁的。就是要么就從軍鼓開始要么或是從2通開始。從1通開始打還是比較少的。
還有一點就是輪鼓。也是同樣的道理。為了打出流暢又好聽的輪鼓。大多數鼓手都會順著一個方向打。這個就跟前面的不一樣了。輪鼓就沒有什么規定了。所有鼓都有可能被打擊到。得注意一下。唯一要了解就是究竟它在一個鼓上敲幾下。但我們也可以從一些節拍方面估計得到。比如是整數的6連音或是32分音符。就不用問也幾可肯定都是一個鼓上打兩下。而其它奇數則肯定有一個鼓上是打多一下的。而另一個鼓則是打少一下的。如果有視頻我們還可以從鼓手起手的手是左手還是右手來判斷。
有以上的左右聲道的特色與對常用花鼓的運用有一定的了解我們就可以好扒多了。
至于在花鼓的時候鼓手們還會不會在同時加上一些低音鼓或是邊釵啊什么的東西。這些都不重要的。一般很少人留意到。就算加了你也該能聽出來。很突出的。
再說到快歌,快歌由于速度快,花鼓不會這么多也不會這么復雜。(這都只是指一般的風格)在快鼓運用的最多的花鼓還是軍鼓。因為它有力量聽起來有激情。所以多數鼓手都很喜歡在快歌中運用軍鼓多一點。如果是其它的花鼓則大多數為輪鼓。而且這些輪鼓都會是比較容易聽得出來的。沒有什么停頓。不像慢歌可以作很多靈活處理?傊是那個方法-“數一數”。
只是以以上的文字根本不足以說明鼓的。鼓的結合方式有幾千種;竟澟牡念愋瓦多過花鼓。我們一定要對各位種音樂的風格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我們得知道搖擺節奏一般的基本鼓拍是怎么樣的。又或搖滾鼓拍是怎么的。只有對這一些方面有所了解后扒鼓才能更游刃有余。
總之簡單說鼓就是節拍。節拍不是音符,它可以任你怎么組合。加油吧!
(補充一點:除了上述講過的情況外,還有一種很常用的我忘了講。第一個就是“軍鼓+低音鼓”的組合。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小節轉換之中。通常以低音鼓起或軍鼓起通過切分音來形成一種帶有旋律的鼓花比如“打懂懂打懂懂打又或懂打懂懂打懂打。。。”例子Beyond<<我是憤怒>>的前奏第8小節。
第二種就是雙鼓棍同時敲擊同一個鼓的。這種情況多數以軍鼓為對像。感覺很清析明朗。短促而明亮的二聲鼓擊。有點像搶拍那種感覺?匆豢碨weetchild’o mine的MTV就會明白了。一定不能小看這種打法。很有作用也很好聽。能起到提醒樂手和配合歌曲的作用。運用的好的話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感覺。)
最后應該是最多人關注的Solo篇。
為什么我不選在一開始跟吉它一起講了?梢赃@么說,從某種程度來講扒Solo其實是最容易的。為什么了?因為Solo就是Solo,沒有像其它的伴奏那樣有那么多的形式。說簡單點就是音符與技巧以及節拍的組合。
技巧就誰都幫不了你的了。如果你不會點弦你當然扒不出點弦。即使你聽得出也扒不出。
第二,節拍。你一定要有更深刻的了解。因為Solo的節拍大多數都會分得很細。
第三最總要就是樂感了。這么多的音你沒有點樂感怎么聽?這也沒有人可幫你的。哈!
扒Solo第一個還是要捉重拍音。所以說Bass的根音的重要性就重要在這里了。當你都知道這個小節用的是1級和弦了。以C調為例。任你怎么飛,也不可能太過偏離135這三個音。尤其是重拍就更加沒可能彈和弦外音。那會聽起來很不協調。但你要注意整個伴奏音樂的感覺。像紅辣椒那種三大件的你可以彈得很自由的。而一般比較多樂器的,就配了9和弦的會使伴奏變得很中和的?偟脕碚f,一般以大三和弦或小三和弦的音樂重拍彈和弦外音都是大忌。排除掉了重拍就是弱拍了。這個會比較難點。
在沒有使用點弦與掃撥的情況下,我們扒Solo仍然可以以指型與指法再加聽力來分辨。比如說,我第三拍的重拍音是落在第二弦第7品,那么我上一拍的弱拍音就肯定在附近了。那么你就可以通過你自己學到的調式與指法來分辨了。在弱拍起頭的音有多低?不是太低就可能不是第6弦開始對吧?或者是整個感覺給你跨度不大那就幾可肯定是相鄰的弦了。再加以一些技巧的分析就可肯定它“逃不出你的手掌心了”。
第二,點弦,由于一般都是在失真的情況下使用,那么由于失真的特性點弦給人感覺都是連綿不絕的,你要是用心去聽肯定會把頭都搞暈。三連音的還好一點。16分音符的話你連節拍都會搞亂。扒點弦單靠聽不行的。音樂都是一句話“和弦-萬變不離其中”。簡單點說點弦大多數時候都是以3連音或6連音又或是以16音符在演奏和弦音。你唯一要捉的就是點弦中的主旋律了。其它的音你就拿和弦音往里填。保準89不離10。比如這個小節用是Am和弦,那么我聽到主旋律后就可以拿和弦中的136往里填。因為點弦肯定是以高音區點而低音區作伴奏音的。所以我們再以點弦的指型與手法就馬上可以推出來了。
第三,掃撥。和弦對于掃撥的重要性就更不用說。如果說點弦還有8成都是以和弦音出現的。那么掃撥則算是有9成都不嫌多了。無論是三弦小琶音或是五音的大琶音。這種特別的奏法都是以演奏和弦音為主的。所以說你知道該地方的和弦。那么剩下的你要做就是看起始音與結束音。再以掃撥指型來推斷就基本對了。一個和弦常用的也就是那幾個音。你聽不出來你就隨便試。以1度音為開頭不對那就換3度音?傆幸粋是對的。
個人經驗與看法.
最后在結束前再以本人的經驗教大家一些小辦法。
定養成一種習慣,就是聽音樂不能片面聽,有時你在聽一首歌,它的主旋律一點都不討好,但你不能同時就對它的編曲伴奏也否認了。西方音樂為什么能超越我們這么多,正是因為他們都以整個音樂唯美的角度出發。不像我們中國人聲第一,所以他們在編曲上超越我們的不是尖端的科技,而是意識。(有時同樣的和弦我們玩得時候都玩不出什么新意但外國人玩就完全不同。)我所說的不是要只著意聽某一個部分就是指你要有不同常人的意識。當你把它的所有部分包括“Bass,Guitar.Keybroad,Drum”等等所有東西分析完了覺得沒什么了不起的時候再來嫌棄一首歌也不遲。
。ㄔ诖艘靡幌挛乙郧暗睦习逭f過的話:“作為一個鋼琴銷售員你把珠江鋼琴賣出去那不算你的本事,因為那很多人都能做到,但你能把其它的雜牌琴賣出去那你就有點本事了。”同樣的道理:“一首編配的很完美的歌你弄懂了其實并不難,但你能從一首有不少不足的歌中把它的亮點找出來那就不能不承認你見識過人了。)不無道理吧?
最好能有睡覺時或做其它事有聽歌的習慣,我們都要工作假如只有在有空時再來玩音樂那就真是一世都沒出頭之日了。在聽的時候也不要只聽就好了。一定要在精神能放松的時候留意一下音樂里面的內容。例如這吉它的旋律用的是什么音階?這Bass走的是什么風格?Keybroad用的是什么音色?然后如果一但遇到自己有把握的音可用紙什么的隨便記下來。不一定要準反正以你當時聽到的感覺記下來。然后當你有樂器的時候就來對一下。如此下去你的樂感會迅速的靈敏起來。(我2000-03年期間每天都差不多要聽10個小時的CD。經常聽的簡單連睡覺都不想睡了。因為滿腦子都是以音符。)
用上面種方法的一定要注意的就是,你聽的時候要有先后,比如你不可能會一開始就去選Solo來聽,那只會讓你的學習精神被扭曲。第一個要聽懂聽透的肯定是人唱歌的主旋律,因為它是最簡單的。(當然你可以因你是樂手而定,比如你是Bass手你當然可以先聽Bass.)但一般情況我們還是先聽人聲,因為你對人聲旋律熟悉對你扒和弦配和弦都是有莫大的幫助的。聽了人聲再聽Bass然后再聽吉它接著是鍵盤,再接著是鼓。最后再聽一些小樂器小細節。到這個時候你肯定會發覺原來音樂也不是很難的一件事。
以下是一些小訣竅:
有些不懂Bass或對低音不敏感的朋友會對Bass的聲音很模糊。我有個經驗你找一部很老很舊的錄音機把它放到一個大球場上。而你就在較遠的地方聽一聽。(絕對比你的超級低音炮清楚)聽一到兩個小時。保證你會開始能像聽吉它那樣熟悉。(想當年我為了進入樂隊就是每天在蚊蟲咬中頂過來的。)
扒鍵盤與吉它的朋友則相反要找一些高頻比較突出的音響。不過這個的必要性不大。因為吉它鍵盤這些高音樂器都還是比較容易聽得出來的。
扒鼓的時候一定要有想像力。要不在沒有視頻的情況下你就很難扒了。例如你將自己幻想成一個鼓手。在你聽到的那一片花鼓如果是你你會怎么打?一理通百理明。當你也發現很順手的時候你就可能扒對了。
好了。都寫得夠多了。以上寫的其實對于扒帶這種沒有成規的東西來說還是比較片面的。但針對一般情況與扒帶還不太熟的朋友來說還是有一定的作用。
一番良言:
現在我們的生活都方便了,要什么譜都可以上網下載到,不用自己動手,但我不并不贊成這一種做法。無論如何,你自己不扒帶你對著譜的確可以讓你練習到嫻熟的技巧,但對音樂的理解卻不一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事實已經證明像李延亮,李彤,老五那個年代的樂手通過扒帶都練就了一身硬功夫,無論樂感還是演奏都是成正比的。而不像現在年輕的樂手往往演奏與創造的能力不成正比。像我有一個網友,他只花了一點時間就彈下了舒鑫的<<讓風安撫他們受傷的靈魂>>,但卻要讓我幫他扒舒鑫的另一首很簡單的<<走過的路>>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其實說真一句,技術與創造哪個重要,這個道理我認為不能混一而談,但有一點你無可否認。技術只要你堅持不懈的練琴能否達至上剩境界只是時間問題。但樂感與創造我想恐怕就沒有誰敢夸口能有方法一定能獲得。莫扎特8歲時并不是通曉很多種樂器,但他卻能擔任樂團總指揮。而他18歲時已經樣樣精通的時候當然是天下無敵了。但就有一個問題:“你是不是莫扎特?他可不是普通的人類。”(這個問題值得大家研究下哈。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無可否認的在我們國內目前玩樂隊的人都比較難生存,在音樂上只有一兩樣特長你會很被動。而目前活躍在我們國內的樂手李延亮,老五,青蛙,夏炎,許巍他們都無一不是多面手,詞曲編彈唱,有很高的綜合素質。而通過扒總譜我們就能把這些東西都用最快的速度學到,也是最現成的學到,不用進專業學校。即使你不懂樂理但你懂操作就強過一切了。這是最實際的。因此我們為我們的未來著想一定要改這種想“不勞而獲”的思想。
我本人扒帶給我最大的感受不止是因而鑄就了良好的樂感。更重要的是因為扒帶對各種音樂風格的了解各種樂器的運用與特性。還有最重要的就是對和聲走向這一點有了深入的了解與掌握。這點才是最重要的。音樂的原理是萬變不離其中。和聲的走向是最重要的。同樣的和弦在不同的音樂風格做出完全不同的東西。它里面的各種樂器都是怎么樣演奏的?都是用什么技巧來表達的?這些就是最珍貴的東西了。
謝謝上帝讓我一開始是做個Bass手。讓我把握到了音樂的“根”。
上一篇:推薦:word樂譜制作視頻教程 下一篇:各調和弦進行速查表[轉]
最新評論共有 位網友發表了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